楚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?
有人说,如果不是秦国一统六国,楚国将雄霸天下。战国时期的楚国,不仅包括如今的湖北全省,还包括湖南、河南、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,十分强大。可惜楚国没有一个秦始皇,但楚地钟灵毓秀,有卓越的诗人,悠久的历史,娴熟的技艺,这足以让它傲视群雄,睥睨四方。
01 它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
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后,屈原舍生取义,跳下汨罗江,向世人证明他对楚国的厚爱。同时也成就了许多风俗,比如赛龙舟、吃粽子,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问世的。
屈原留下的煌煌诗篇更是影响深远,下面是其中的几个经典句子: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这表明诗人对学习的态度,是孜孜不倦,永无止境的。
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,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
水清澈时洗帽子,浑浊时洗脚。说明对待事物要灵活运用。
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。
这体现了诗人的傲骨,与众不同的人总是独树一帜的。
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毁。
我认准的事情,就算为它死伤多次,也绝不会后悔。
与天地兮同寿,与日月兮齐光。
精神的力量,是与天地日月一样伟大而深远的。
简短几句诗,体现了屈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定不移的信念。语言流畅,铿锵有力,用“诗歌之父”来形容他,是实至名归的。
02 它有诗词中提到最多的楚女
春秋时期,楚国有个楚灵王,他颇钟爱杨柳细腰的女子,去民间选拔,也以此为依据。风尚如此,即使不想进宫面圣的女子,也不得不拼命减肥,力求一个盈盈纤腰,这样她的夫君也会眼睛舒适。
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:楚女腰肢。
杜甫有云:
胡童结束还难有,楚女腰肢亦可怜。
欧阳修:
香生舞袂,楚女腰肢天与细;粉汗重匀,酒后轻寒不著人。
后来,楚女就专指美女了,反正腰肢肯定不会太粗。她在唐宋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日渐高涨,是约定俗成的大女主。
温庭筠:
楚女欲归南浦,朝雨。湿愁红,小船摇漾入花里。
楚女不归,楼枕小河春水。月孤明,风又起,杏花稀。
李商隐:
帷飘白玉堂,簟卷碧牙床。楚女当时意,萧萧发彩凉。
晏几道:
楚女腰肢越女腮,粉圆双蕊髻中开。
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回:
貌若王嫱,颜如楚女。如花解语,似玉生香。
这是赞美牛魔王小妾玉面公主的。
显然,楚女就是绝色美女,绝不是秦女、赵女、齐女、燕女……
这就是楚的浪漫,楚的优雅。
03 湖北出土的春秋战国文物,件件精美
最近,我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,近距离接触了楚地文化。访黄鹤楼,赏曾侯乙编钟,观楚国贵族墓出土的大小物件,件件精美,样样夺目。
想必那时的贵族,每日佩戴的是各式各样晶莹剔透的玉,使用的衣箱都漆着鲜艳的神兽,用的茶几精雕细刻,甚至还有结实的晾衣架,有散发香味的镂空铜熏,有削去竹简上墨书错误的铜削刀,还有云纹玉梳子、蜻蜓眼彩绘的项链珠子……
先不论物品的贵贱,起码当时就已经有了非常多精美的选项,用在吃穿住行上面,可见楚国的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了。
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,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十分强大的。诗人忠君爱国,浑身傲骨;楚女热衷妆扮,纤腰楚楚;日常用品精致典雅,无一不美。这真的很难让人不喜欢。
哪个省最能代表楚国
湖南省长沙市有一所著名的岳麓书院,书院大门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。上联是:惟楚有材;下联是:于斯为盛。
这副对联是清仁宗嘉庆中,名士袁名矅出上联,取自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》。贡生张中阶对出下联,取自《论语泰伯》
此联一出,争议就来了。问题不在这副对联写的怎么样,而是这个“楚”,到底是指的是湖南,还是湖北?
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惟楚有材的楚,应该指的是湖南。支持湖南说,有以下几种观点:
一、五代十国时期,木匠马殷在以湖南为中心,建立楚国,定都长沙。自此之后,楚主要是指湖南。
二、自唐宋以后,湖南名人辈出,堪称地灵人杰。比如平定太平天国的湘军集团,以及民国时的湖南两派精英人物。
三、这副对联出自湖南岳麓书院。
四、古代四大书院,岳麓书院占其一。另外,四大书院之一的河南嵩阳书院有争议,有人认为四大书院应有石鼓书院。而石鼓书院也是湖南的(衡阳石鼓山)。
而支持湖北说的,也有自己的理由:
一、湖北是最早的楚国地盘,楚国以湖北兴盛,那时的湖南基本没有开发。楚国的国都一直在湖北转悠,并没有去过湖南。
二、成语“楚虽有材,晋实用之”的楚,也明显是指的湖北。
三、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,封国在湖北武昌。
四、湖北同样名人辈出。袁名矅与张中阶对出此联时,湖南的人才井喷现象还没有出现。比如平定太平天国时的湘军集团,以及民国的湖南两派精英人物。

湖南和湖北两省为了争夺这幅名联,吵来吵去,谁也说不服了谁。相对中立的外省人也各有各的支持方。
其实,无论是湖北说,还是湖南说,都有各自的道理。单纯的争,是谁也争不过谁的。关键是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这句话怎么理解。
如果按《左传》原文,原文是“楚虽有材”,这个虽字,指向性就非常明显了,主要是指楚国当时最发达区域的湖北。毕竟当时的湖南还没有开发。但到了清嘉庆年间,袁名曜说“惟楚有材”时,他是湖南宁乡人,一直生活在湖南。而当时的湖南已是大省,袁名曜说的楚,应该是一个以湖南为基础,包括湖北在内的大“楚”,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地域概念。
如果袁名曜这个抽象概念成立的话,那接下来要讲的,就是这个“惟”字,非常关键。
如果袁名曜说的是“虽楚有材”,那这个楚的指向性也是以湖南为基础,兼顾湖南的大的地域概念。但是,他用的是“惟”字,精妙就在这里。
“惟”字怎么理解?
按正常的理解,“惟”是一个语气助词,任何实指意义都没有。在古代文献中,经常出现“洪惟”,如洪惟我张三李四皇帝,顺天应人云云。这个“洪惟”同样是语气助词。
也就是说,这副对联的真正意思,是“楚有材”。这个楚,没有“惟”字的压迫,你理解成湖北也行,理解成湖南也可以。
近代以来,湖南和湖北都呈人才井喷之势。湖南名人多,湖北也不少,势均力敌。真要比人才,湘鄂两省的人才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,这根本没有一个衡量谁比谁更好的标准。
湖北和湖南都是楚国的重要组成部分,可以理解成:前期湖北占主流,后期湖南迎头赶上,与湖北二龙并进。更何况,在清康熙三年,1664年之前,湖南和湖北还是一家,都是湖广行省。即使之后分了家,湖南和湖北的关系依然是最近的,文化同源,这更增加了湖北和湖南的亲近感。
相信很多湖南和湖北的朋友,更愿意把这个“楚”,理解成包括湖南、湖北在内的大“楚”。